六月,暑日已到来。尽管国内的疫情还未完全解除,但人们对于生活的热爱却没有减少半分。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即将到来。端午节前后天气逐渐炎热,各路蚊虫出没,民间有五*的说法,也就是蝎子、蛇、蜈蚣、壁虎、蟾蜍,所以说端午节的到来也意味着人们要开始为驱蚊避瘟,做好防范了。
屈原在《离骚》中曾经写道:“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古时有民俗,端午节前后佩戴装有草药的香囊香包,便能能提神醒脑,辟瘟除秽,如此才能安然度过暑日。
驱蚊避瘟香包如何选择?江南传统文人香事非遗传承人吴清教授有一套独特的诀窍和方法传授给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吧:
特制端午节防蚊香包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微店
即可购买!
我国古俗佩戴香包香袋、香囊的历史非常悠久,早在西周時便有之。《礼记·内则》载:“男女未冠笄者,鸡初鸣,咸盥漱、栉徙拂髦、总角衿缨,皆佩容臭。”这里所说的“衿缨”是编结的香囊;“容臭”即指香袋中的香药。
今天能见到最早的香袋为西汉时期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出土的四只绢质织绣香袋,从同墓出土竹简知汉代称香袋为熏囊,香袋内装有花椒、茅香、辛夷等。
在端午节香袋中所用的香药有特殊的意义和配方,就江南苏淞地区来说,简单的香袋内仅仅装以艾草一味,较为讲究的香袋内装以白芷、丁香、山奈、细辛、芸香、艾草、苍术、木香、青木香、香薷、香附子、甘松、官桂、藁本、辛夷、龙脑等调和的散末。所选用的香药以避邪除秽、防疫驱虫等作用为主。
唐代孙思邈《千金要方》、宋代《太平圣惠方》、宋代洪刍《香谱》、明代周嘉胄《香乘》中均有熏佩香袋的香方。其作用亦为“避疫气,令人不染”。
清禄书院所辑古代端午季驱蚊避瘟香袋配方:公丁香、艾叶、白芷、紫苏叶、官桂、薄荷、石菖蒲、藿香、苍术、金银花各10克、龙脑2克,碾碎为碎末混合均匀装香袋佩之。
清心散郁香囊方:白檀、公丁香各十克,藿香、白芷、青木香、零陵香各五克,甘松、香茅各二克,寒水石少许与龙脑三克、薄荷脑一克共碾,诸香药碾为细末和匀,入香囊佩之。
熏焚:熏焚香药有着数千年的历史,南朝范晔著有《和香方》,唐宋以来熏焚香药的专业书有数十部,留存至今的香方有近千个之多。端午节熏焚香药不以味取而以实际功用为上,通常以艾為主。江浙一帶民俗端午日于房屋内先洒雄*菖蒲酒于墙壁上,再熏焚艾草、菖蒲、苍术等,以此驱*虫蚊蝇、祛邪消*,净化环境。
明代高濂《遵生八笺·四时调摄笺》夏卷载有一香方是专门用于5月至6月避瘟远邪所用,其方以苍术、台芎、*连、白术、羌活、川芎、草乌、细辛、柴胡、防风、独活、甘草、蒿本、白芷、香附子、当归、荆芥、天麻、官桂、甘松、干姜、山萘、麻*、牙皂、芍药、麝香、大枣等和合为之,名为《太仓公避瘟丹方》,凡官宦旅馆,久无人到,积湿积邪容易侵人,制此爇之,可以远此。终日焚之,可以避瘟远邪。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人们在这一天洒扫庭院,挂艾枝,悬菖蒲,熏焚香药,佩戴香囊香包,洒雄*水,饮菖蒲雄*酒,清洁空间,除菌防病,祛疫避邪,是华夏民族用自然界的香药來遵生安养的优秀的重要传统节日,这是先祖们数千年经验的传承,我们可不能等闲视之。
特制端午节防蚊香包
点击下方图片链接进入微店
即可购买!
看看好货直接点击图片,进入微店辟瘟香·盘香¥78.00
辟瘟香·香粉¥52.00
辟瘟香·香囊¥35.00
花期限定·牡丹香饼¥.00组合香
清斋·凝神¥.00
涂香¥80.00
锦灰堆·盘香¥99.00
锦灰堆·线香¥50.00
进入微店